首页  >>>  怒族研究  >>>   怒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怒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本文由 怒族人民信息港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14/10/11 12:10:51  
第十章  怒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任何民族繁衍生息到今天,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都有自己弥足珍贵的东西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都有一些“神助”的东西令你叹为观止。怒族生活于怒江大峡谷上近两千年,创造并发展了自己独树一帜和独具一格的文化,这些文化精神滋养了生生不息的历代怒族人民,是成为怒族人民本质特征的要素之一,成为他们存世之基、立身之本、发展之力。民族文化愿景,即是民族本身和民族个体的共同愿望。民族有民族的愿望,个体有个体的愿望,都属纯主观层面的,而一旦加上“文化”的前缀,除了具备主观性,还将具备共通性。也就是说,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与个体之间必须找到文化需求方面的共同点,既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因为民族与个体之间,是一个永远剥离不了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民族与个体之间的文化愿景就是要创造和呵护凝聚群体的共同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
 
怒族作为怒江大峡谷最早的拓荒者,千百年来见证了怒江的沧桑变迁,用独特的文化形式记录了怒江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并将完整的记录灿烂的明天。对于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重新审视,把怒族文化的精髓真正揭示出来。怒族人民在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中,以及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和在与自然的长期抗争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灿烂而具有无穷魅力的文化。由于怒族千百年来生活在相对封闭、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气候呈立体复杂情况的怒江大峡谷和澜沧江上游的峡谷,怒族人的气质、脾气、性格、习俗、习惯、哲学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命观、生态观等等方面都带有独特性,都带有怒族文化的烙印,受西方和内地文化的正负面的影响都比较小,原生态的特征比较明显,因而从人文角度讲具有独特性、原本性和珍稀性。恰恰这样的独特性、原本性和珍稀性给怒江峡谷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具唯一性,展示了她的无穷魅力,也给怒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开采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发展怒族的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把握好怒族文化的内涵和基本价值以及精髓外,还要找准载体,依靠媒体,突出主体,发挥个体,带动整体,使怒族的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做大做强,基本途径应当是:
1、文化定位。由怒族学会牵头,组织力量加大对怒族文化的研究力度,筛选和遴选出具有怒族文化代表意义的人物、文化现象和文化品牌,为怒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元的坚定基础和素材支持,并作为怒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和发展支柱。
2、打造精品。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只要是精品,就会有市场。这方面成功的事倒远的、近的、外现的、本地的、过去的、现在的都有。如彝族的《阿诗玛》,白族的《五朵金花》、傈僳族《傈僳人》、杨丽萍的《云南印象》、《云南响声》等等就是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成功的鲜活例子。只要方向对头,选准项目,策划新颖、资金到位,找到一个善经营、懂管理、真内行的文化传播创意公司或团队,就完全可以拉长文化产业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普米族大型舞蹈史诗《母亲河》的成功市场运作,给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很好启示。普米族和怒族人口基数相近,挖掘发展怒族的文化产业还是很有前景的。世人皆知;一个怒族音乐家著名文化人李卫才、一个怒族作家彭兆清、一个怒族民间文学家叶世富、一个怒族史志专家和光益,家喻户晓,一首怒族新民歌《歌声飞出心窝窝》、一首怒族古歌《哦得得》,传唱大江南北,流传祖国各地,显示和说明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物和精品文化的无穷魅力。当下,我们就是要集思广益,集中力量全力挖掘打造一批怒族文化精品。先从打造一首经典歌曲,一套风俗展演节目,一部优秀影视剧,一套怒族文化丛书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挖掘素材、打造精品,逐步拉长怒族文化产业链,逐步打造出怒族文化产业群。
3、狠抓载体。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很好的创意,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怒族生活的地区,处于滇藏川旅游圈的结合部,属于云南建设走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的前沿区之一,地处著名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地处千里之长的神秘怒江大峡谷的腹地,地形地貌奇特、民风民俗奇趣,早已成为世人神往的地区。我们要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结合世界文化发展大融合的大趋势,抢抓机遇,挖掘文化精髓,利用各种有用有效载体,组建怒族文化传习所,怒族风情展演团、怒族古歌擂台赛、怒族“乃仍”、“如蜜期”旅游文化节、传统祭祀活动等方式,并与市场对接,把怒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文化价值审视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任何民族都有优秀的东西,只要是文化,就没有优劣之分,全都是优秀的东西。我们坚信,任何屹立于今天民族之林的民族,不管如何强大或弱小,都会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滋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进步。那么,什么是怒族的优秀文化呢?怒族文化的精华是什么呢?我们要发扬怒族什么样的优秀文化?怒族优秀的文化该如何定位?对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定位。我们需要百花争艳、百家争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怒族的文化,找准怒族文化的特性和精髓,重视研究挖掘怒族文化,把怒族精华的文化挖掘出来,并加以发扬光大。怒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宗教文化、农耕狩猎采集文化、生态文化、婚丧嫁娶文化和文艺文学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怒江峡谷被称为浑然天成的百花园、自然风貌的多棱镜、能源矿物的聚宝盆、“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人类童年的活化石、人文历史的博物馆、生物物种的基因库、民族文化的大观园、生命和灵魂的栖息地、、、、、、是世人非常神往和瞩目的地方。怒族地区由于山高路远,怒族人民僻居祖国滇西北一隅,大文化人、大学问家、大专家极少涉足,所以对怒族文化缺乏全方位认识和深度开采,缺乏理论支撑和资金支持,严格说,怒族文化基本处于顺其自然发展和自生自灭的状况。本地和周边的一些专家学者诚然费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大量的抢救整理工作,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缺乏科技技术手段,所以怒族文化还有待大规模、持续不断的挖掘、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对怒族文化的价值亟需再审视、再定位、再挖掘、再提纯!像怒族聚居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腊斯底的岩画和象形文字、抽象符号,就缺乏高层次和更深程度的研究破译。与此类似的诸如贡山怒族、福贡怒族、兰坪兔峨怒族地区依然缺乏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和考古发掘,使怒族诸多有研发价值的文化长久地尘封于荒山野岭中,走不出深山。甚至遭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和“人故史亡”的损失。总之,世上只有一个怒江大峡谷,也唯有怒族近两千年生活于怒江大峡谷之中,文化的独我性和独特性是值得我们重视并需要重新审视的。
   
    第三节  文化保护传承
   
人类业已发展到全球化时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迅速变成了“地球村”。各种文化交融交汇碰撞,衍生出了许多新生代文化,各种新知识、新信息呈爆炸式几何级增长,使人目不暇接、始料未及,超出人们的想象。文化的洪流浩浩荡荡,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在这样的背景下,怒族独特文化的保护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抢救传承可以说是万分紧迫!我们知道,怒族的文化承载了怒族本身和怒江大峡谷太多的自然密码,亟待我们传承、发扬和破译。可是我们最缺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保护怒族文化成为了迫不及待的工作。我们知道,文化传承自有不同的意义。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方面的提升也是很自然的具有直线上升的趋势。我们国家当前的口号是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文化作为一种软势力来发展,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的意义。面对资本主义流行文化的冲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新环境,东西方文化的竞争或交织迟早会为未来的文明世界带来崭新的格局。“东方永远是东方,西方永远是西方”不再是永恒的真理,我们处在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亘古未有的伟大时代。对于一个经济、文化很落后,社会发育迟缓的怒族来说,面对发展一日千里的世界和瞬息万变的时代,怒族文化如漂浮在茫茫大海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消没的可能。有关有识之士正积极呼吁,并在做着有益的工作,尤其是怒族学会正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展开了大量的工作,但苦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扰,怒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利用、发扬光大的工作收效甚微,进展不大。于是,族人的高度自觉和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成为抢救、保护、传承怒族特有文化工作的加速器。
 
    第四节  文化融合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民族观,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后,民族差别最后逐步消亡,国家、阶级等等也逐步消亡。民族只是历史的一个范畴。
近六七百年来,怒族文化受到汉族、白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纳西族、景颇族、傣族、彝族、普米族、缅族等各兄弟民族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产生了新的变革和发展,给怒族经济、社会等诸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尤其是在与傈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几百年来的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相互磨合交融、相互帮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通性的文化。在饮食、服饰、宗教、风俗习惯等等文化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成为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文化基因的存在和怒族社会独特性的存在,怒族文化个性化和独特性的文化现象依然存在,加之怒族语言相对复杂,使用人口和范围相对狭小,给兄弟民族融入怒族社会的难度较大和门槛较高,无形中为保存怒族自身文化的原生态性、独特性留下了空间,并给这种独特性存在发展提供了土壤。正是这些因素,使抢救、挖掘、保护、研发具有怒族特质的怒族文化获得了现实的可能性。
 
第五节  文化特性把切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具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怒族文化亦不另外。文化受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外交、哲学等方面的影响较多。在怒族社会和怒族历史发展中,由于怒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的因素,怒族文化受到峡谷地理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峡谷的地理特点,使之怒族地方形成了最大的两个桎梏:一是交往不便,二是信息不畅。这样,文化的发展变化,或者说兼收并蓄的速度极其缓慢。从生产力与文化交互作用的规律看,怒族文化停留于较原始、较古朴的渔猎、采集等文化的时间较为长久。怒族人信奉万物有灵,深信有一种神秘的东西主宰着人类。这就使当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传入怒江时,怒族的大部分民众自然的成为了忠实的信徒。宗教文化和怒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深刻的影响着怒族人的精神世界。因而怒族的文化多少带有神秘色彩和神话的东西,很多传说中的人物都是被神化了的,很多故事中都讲到正义事业的发展往往都得到了神的帮助。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使怒族文化带有很浓厚的山地和峡谷色彩。怒族主要居住地处于横断山怒江、澜沧江流域,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陡峭险要,地形地貌复杂而独特。有人曾简单的认为,如此山高路远的荒凉之地,怒族人一定会是蛮横无礼、刁蛮不训、冷漠无情、、、、、、殊不知,怒族人天性温良恭谦,热情有礼,在其他兄弟民族看来怒族是最讲礼貌的民族。究其原因,其实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需要集体温暖和帮助,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怒族社会解放前保持着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统美德和习俗,以及见者有份,平等平均的理念,很好的诠释了怒族社会和谐的宽容、包容和人文氛围。
另外,千百年来怒族社会深藏在怒江大峡谷,远离战争,远离纷争,怒族文化中很少有国家、民族的概念。他们大方、慷慨、珍视团结、友谊,“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眼前看到的是老老少少其乐融融的和谐共荣的美好生活场景。虽然怒江地区地势复杂,生活艰苦,但由于立体气候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怒江峡谷成为了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怒族先民们可以狩猎、可以渔猎、可以采摘品种繁多的野果,采挖山菌、野菜,植物根茎辅之以食,加之可以捕捉飞鼠、竹鼠、松鼠、野鼠等各种鼠类制成鼠干以备不时之需,采制蜂产品、竹蛹等等作为食品储备,更有六畜养殖,刀耕火种获取五谷杂粮,使怒族民众基本能实现温饱。因为那时人口基数少,轮闲地多,山地广大,河流众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和源源不断的物质生活资源。那时的怒族,破译了许多自然的密码,掌握了很多大自然的规律,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与世无争、和谐安祥的生活。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服从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开发自然,形成了朴素的“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自然观,没有人故意乱焚烧原始森林,没有人乱破坏自然,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相处。在这样的状况下,怒族形成了很独特而有意义的自然生态文化,在文化传承中营造了开发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怒族先民的生活是艰苦的,简单的,朴素的,但同时也是闲适的,快乐的,甚至是幸福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礼尚往来,温良恭谦、热情真诚。从没有乞丐、孤儿争着带,视如己出、优于己出;鳏寡争着养,孝敬如爹娘。怒族文化中自然也包含着这样的元素。怒族先民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慢,遇事不急不躁,对人总是礼让谦让,不惹是生非,不愿纷争逞强,善于接人待物,与人为善,宽容为怀,与社会其他成员同甘苦共患难,有肉大家吃,有酒一起喝,有事共担待,人人和谐相处,全社会抱着一团和气共度艰难或美好的漫漫人生,共消悠长的峡谷峥嵘岁月。怒族人凡事讲规矩,讲例行,讲有理有据,尊重自然法则,服从社会约定俗成的通行做法和自然形成的法度,形成了怒族独特的民族个性,犹如生活在桃花源一般。傈僳族迁徙到怒江,与怒族人共同开发怒江,发展怒江,傈僳族勇敢洒脱、敢说敢做,说一不二,真诚豪爽的民族性格,与怒族民族性格形成了独特的互补文化。傈僳族农谚中戏说:怒族人动作迟缓,怒族人去茅厕的功夫,傈僳族人完全可以煮吃一顿乔米稀饭。怒族人跟傈僳族人也开玩笑说,傈僳族人一斗烟的功夫就可以煮吃“涨水鸡”、“涨水乳猪”,吃性急。说明了怒族、傈僳族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和互补性。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怒族人闲适、与世无争的性格和“慢半拍”的民族个性特点还时有呈现,不时成为兄弟民族茶余饭后的一些笑谈。
 
第六节  文化发展愿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支撑力和创造力。民族靠文化凝聚,历史靠文化联接,经济靠文化提升,文明靠文化推动。文化是推动或制约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国家进步与落后的巨大力量。
怒族文化是独特的,优秀的,灿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怒族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怒族文化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支持下,在怒族同胞们的共同努力下,怒族文化这朵生长于中华大地西南边疆滇西北怒江大峡谷的奇葩,必将开放出绚丽的花朵,推动怒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怒族文化发展愿景及其实现途径是:
1、希望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大支持和帮助。怒族分布区属于“边疆、民族、宗教、贫困”为一体的十分特殊的地区,整个怒族地区处于江河纵横,大地深度切割,地形地貌复杂的高山峡谷地段,98%以上的耕地坡度陡在25度以上,按国家标准,都属于退耕还林的范围。而且很多地方都划为自然保护区,是有地不能种,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采、有水不能用(怒江大电开发至今悬而未决)的国家统管地区。不能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没有条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怒族群众生活的地区交通信息不便,离中心城市遥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欠发展、欠投入的地区。由于发展的剪刀差,怒族地区处于“越穷越见鬼”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形势和发展要求,需要怒族要加快前进的步伐,需要跳跃式、跨越式,甚至飞跃式的发展,才能跟上祖国前进的步伐,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行进中不掉队;另一方面,怒族所处的地理、历史、区位、发展条件限制了怒族大踏步前进的步伐,事物的发展,需要内因外因结合,相互发生作用才能实现,在国家社会支持的同时,怒族自身也要“内因起作用”,可怒族人口基数小,发展缺乏大的回旋余地,而且怒族地区最关键的是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怒族的老百姓都很贫困,不仅农民穷,国家干部也很穷,家庭负担都很重,迄今未有户百万富翁之家,怒族没有大商人、大企业家,怒族地区没有大企业、大公司,恰恰是刀耕火种、渔猎、狩猎、原始采摘、粗放农业和农耕技术,山地轮闲地耕作模式才远去不久,甚至有些落后的耕作和生产方式在存续,农业灌溉、科学种田的条件不太具备,生产生活成本很高,代价很大,有些地方还丧失了生存条件,人们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长期为解决温饱而奋斗,尚不能安居和乐业,因而无暇顾及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利用,所以怒族的文化还有待进一步的保护和挖掘,而后开发。在党的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国家的大力扶贫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怒族人民目前初步解决了温饱。当下,怒族地区也如全国各地一样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诚然,文化小康是社会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审美能力也越来越强。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国家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使各民族文化百花园里的奇葩能够重放异彩。就怒族而言,要真正把最有艺术价值的怒族文化传承下来,并呈现给更广大的群众。就必须依靠争取国家加大投入。国家根据怒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和怒族的实际情况,从国家的层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超常规从各方面扶持怒族,尤其在怒族文化建设方面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怒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怒族人民也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之机遇培养专业人才。利用怒族自治县、怒族乡等民族自治制度的优势性,以建设边疆文化长廊、民族文化建设为契机,研究把握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兢兢业业工作,扎扎实实狠抓落实,加快挖掘整理传统优秀怒族文化的工作力度,使怒族古老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与时俱进。怒族文化要本着传承发扬的要求,要与时俱进,要为当前和未来的怒族民众服务,要保持独特性、优秀性,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以扬弃的态度,挖掘整理保护好怒族文化,为其发展利用服务。同时以创新的精神创造最新的怒族文化,研发一批经典的和富有代表性的本民族文化精品,要努力适应竞争的社会,民族文化大融合,全球化趋势大推进的这一文化大背景。
3、根植于怒江峡谷这个独特的文化土壤。怒族文化的继承发展要符合民族个性心理,符合怒族文化的脉络,要保持独有性、差异性。研究发展怒族文化,要回望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守望自己民族本真和独特的东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持地域性、独占性、符合怒江的地域特征。怒族文化要为保护怒江独特地理自然服务,破译更多密码。重视原生态的保护和保持。发扬朴素的自然保护观。重视口传或口头文化、重视原始宗教、万物有灵、神话、舞蹈音乐、语言、心理特征记载文献的研究挖掘,坚持“与人为本”的思想,着重培养本民族自己的书面作家、文化大师;争取国家、社会,以及先进民族专家支援,鼓励怒族本土或乡土专家、怒族民众积极参与。再是重视学校教育,力争不再出现新文盲,积极编写乡土教材,挖掘比如怒族石文化、山文化、水文化等的精细研究,同时加快书籍整理,发挥好及各种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业和群团组织怒族学会及乡村业余群众文化团队的民间艺人的中坚力量和团结、传承凝聚、纽带、桥梁作用,加大加快怒族语言保护力度和进度,积极推行创制怒族拼音方案。加快怒族生态文化、道德文化、精神文化和怒族神灵文化的研究;更加重视民族文化创造的共同性和共享性,注重文化的凝聚。我们知道,先进民族需要靠文化来凝聚。强调文化的交流和共享其用意在于文化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凝聚力为什么要靠文化?因为文化是民族本身核心价值体系的综合凝聚。只有文化的共同性和共享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在价值取向上获得一致。注重传承发展要植根民间。认清民间力量才是传承文化的真正力量,要锲而不舍,耐下心来,伸出手来,要积极吸引年轻人参与,积极帮助希望并赋予使命,让年轻人承继文化 ,创造条件见证历史,创造机会老少在一起缅怀过去,努力充实共同的记忆。老艺人、老文化人要与年轻人在一起,协助他们传承历史,制造一个文化的大环境,努力创设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条件,真正实现凝聚并发挥民间的力量。努力培养新一代对自己族群文化的感情。积极对待文化的传承,做到老一代人要“传”,年轻一代要“承”,努力克服年轻的一代轻视祖传文化、抗拒传统的倾向。
    4、放眼世界,努力走出去,与世界文化碰撞接轨。怒族文化要讲求宽广的眼界,做好申报文化遗产等工作,要善于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重视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有条件的地方要培植文化产业并逐步走向文化市场。
    5、是充分运用借鉴现代文明成果。使用多种艺术处理手法和声光电技术、影视多媒体等高科技现代化手段,真实、艺术地再现或展现怒族繁衍生息在怒江峡谷千百年的历史和人文风采以及当代怒族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质。积极发展乡村文化,重点推出福贡老姆登村、贡山丙中洛重丁、兰坪果力怒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同时办好节庆文化。在举办节庆过程中,要始终紧扣“以人为本”这一主题,最大限度地让进来参观旅游的的朋友都能领略得到怒族文化的魅力,真正让节庆以文化搭台的方式,成为展示怒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各方游人“怒族文化之旅”的人文美景。使社会各界都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物保护对于传承文化脉络的重要意义,同时,要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合拍的文化传承方式加大对新人的培养。要尊重视和关心民间艺人,扶持民间艺人,定政策出实招优待民间艺人。要加强与友邻兄弟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学习,培养一批有文化,热爱怒族传统文化的80后、90后怒族文化传承人;积极协调,投入资金,争取条件选送优秀的怒族人才到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或国外名师名校学习培训,培养怒族文化传承人的世界眼光和打造深厚的文化根底,为发展怒族文化,发展怒族文化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积极努力在报刊杂志、影视屏、互联互上开专栏、开博客,精办怒族文化栏目,以经典歌舞、经典民间故事、广播影视剧等载体传播怒族文化。在文化与娱乐日趋胶着、互为渗透、以至于不能条分缕析的热闹的年份,在文化和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同样也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的复杂时代,我们则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像司汤达所说:“让美‘像一把弓’,在心灵上演奏。”努力使怒族文化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阅读次数:1810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怒族的族际交往
 下一篇文章:怒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