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怒族出版物  >>>   <<怒族.独龙族>>
<<怒族.独龙族>>
本文由 怒族人民信息港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08/3/4 18:40:07  
基本信息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ISBN:7805868018
·条码:9787805868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独龙族是云南人口最少的特有民族,现有人口5500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滇西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少数散居在怒江两岸的福贡、维西县。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人”。
  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族人之间亲善友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以前有纹面的习俗。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现在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猎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该语族中保留早期面貌较多的一种语言,使用人口虽少但很有学术价值。独龙族的信仰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所以,灵魂观念、鬼的观念、天的观念一直是独龙族原始信仰的核心。灵魂观念的最具体的表现方式即妇女的纹面。

媒体推荐
前言
怒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门较少的民族,约2.7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州的泸水县、福
贡县、贡山县和兰坪县,迪庆的维西县也有少量分布。自称、他称有十余种,分怒苏、阿龙、
阿怒、扰柔四个支系。
怒族有语言,无文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福贡与贡山两地的语言差异极大,故悟
支归属尚未确定。从搜集到的新石器遗物表明,怒族是最早进入怒江两岸,并在那里居住的民
族,怒江因怒族而得名。这条源于唐古拉山的江流,在怒语中称为“怒米挂”(竞为黑水),故
被称为“怒江”。怒族巾的“阿龙”、“阿怒”支系与独龙族有着密切的血缘亲族关系。由于
他们长期与白族、僳僳族、藏族杂居、通婚、交往、故能兼通多种民族语言。
怒江峡谷,东面是海拔4000多米的碧罗雪山,西边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怒江河床
低陷,高差达4000余米,江水所过之处山势峻险、沟壑纵深,水流湍急,江面不能通航,过江
的交通多为溜索和吊桥。贡山北部有一段江面,水势平缓、清波荡漾,两岸的怒族以独木舟过
江。气候呈立体垂直分布,江边为干热河谷,冬季霜期短;半山为温和气候、夏无酷暑、冬无
严寒;山巅为寒冷地带,约有半年冰雪封山。从高山植物到热区作物应有尽有,还有极其丰富
的药材和动植物。
怒族村寨70%分布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腰台地上,少数散居在江边一带
和大山之巅。每个村寨就是一个村落公社,由两个以上的氏族组成,多数按家族血缘关系形成
,大者50多户,小者10余户,一般以20~30户的居多。另一类村落,由怒族和傈僳族、藏族杂
居于同一村寨。住房形式,最早以岩洞草棚、茅草房居多。另一类村落,由怒族和傈僳族、藏族杂居于同一村寨。住房形式,最早以岩洞草棚、茅草房居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流,陡峭的山巅和坡地出现了“千脚落地”的建筑形式,属干栏式建筑类型的一种;贡山县丙中洛的“石片土墙房”,则是利用当地的风化岩和汲取藏族木楞房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形式;木柱房,又称“竖房”,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屋檐下为走廊,是一种省工省料,适用方便的房屋类型;石头房,是江边一带采用的房屋形式,取丰富的石块垒墙,上铺草顶,一般二至三间,人畜分离。80年代以后,各类房屋的建材增添了许多新材料,规模也不断扩大,但主体形式仍保留着怒族房屋的古朴风格。
农业生产,是怒族的主要生产形式,采集和狩猎是获取生活资料的补充手段。种植地分水田、梯地、牛犁地、手挖地、轮歇地、火山地。作物以一季大春为主,水田种植一季水稻后便闲置。现在,耕作形式已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多数已改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荞子、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油桐、核桃、漆树、茶叶、水果和药材。畜牧业是以后出现的新产业,一般以猪为主,牛、羊次之,养蜂是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几乎家家养蜂,户户储蜜。
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多在同一家族内,偶有多妻现象,但无妻妾之别。在阿龙支系中有“讨男子”习俗,与汉族的“入赘”不同,男子无须改姓,不受歧视,所生子女也不以家族命名,婚礼与娶妻相同。
怒族男子多穿蓝色条纹的麻布大褂,携长刀、弓弩和兽皮箭包。泸水、福贡一带的妇女喜穿大襟麻布上衣和有花边的长裙,头上和胸前饰以珊瑚、料珠等。贡山妇女则更注重胸饰。
宗教,怒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同时也崇拜祖先。信奉的鬼灵有13种,凡遇灾祸疾病,认为是鬼魂摄取了人的灵魂,必请巫师占卜驱鬼。同时,还有少数人信奉藏传佛教
和基督教。
历史上怒族盛行火葬,不扫墓,火葬场遗址至今仍可辨认。后来改为土葬,并有了扫墓和修墓的习俗。
怒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诗歌、曲调、传说等均靠口传代代相继,诗歌有猎人调、收玉米调、求婚调、哀叹调等,乐器有琵琶、口弦、笛子等,舞蹈有鸟王舞、狩猎舞、洗衣舞、摇篮舞、婚礼舞等。怒江沿岸的匹河乡同平村和果科村的崖壁上还保留有古老的岩画。

文摘
书摘

阅读次数:6988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怒族历史与文化》
 下一篇文章:复苏了的神话(怒族)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